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下污水中脫氮的一些基礎知識。希望能幫助到大家!氮元素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主要元素之一,也是造成水體富營養(yǎng)化的主要元兇之一,因此在水污染控制行業(yè)的科研和工程技術領域備受關注,其重要性甚至不亞于有機污染物。跟碳一樣,氮在它的循環(huán)中也遵循基本的途徑。氮以各種形式存在于污水中,以氨的形式存在的是氨氮,包括游離氨和離子氨,還有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,它們通常是在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的生物代謝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。除此之外,但也以可溶性有機化合物的形式存在,主要有尿素、氨基酸、蛋白質等,這一部分被稱為有機氮、總氮就是所有類型氮的總和。氨氮和有機氮合稱為凱斯氮,氨氮和亞硝態(tài)氮、硝態(tài)氮又稱為無機氮,在傳統(tǒng)的生物脫氮中,有機氮被轉化成氨氮,再被氨氧化菌氧化為亞硝酸鹽氮,亞硝酸鹽氧化菌氧化為硝酸鹽氮,最后被反硝化菌還原為氮氣。
現(xiàn)在讓我們仔細去看氮元素去除中的每一個步驟。首先,大多數(shù)的有機氮在水中會被轉化成游離氨,游離氨會轉化成離子氨,游離氨與離子氨之間的轉化是可逆反應,污水中的ph值會影響游離氨和離子氨的存在比例。Ph值偏酸性時,離子氨占主導地位,ph值偏堿性時,游離氨占主導地位。下一步是將氨氮轉化成亞硝酸鹽,再轉化為硝酸鹽,這兩步通常合稱為硝化反應。這一階段是有一類特殊的制氧生物硝化細菌完成的。與異氧菌相比,消化細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生長和繁殖。因此,在污水生化處理系統(tǒng)中,硝化細菌決定了污泥齡,而硝化細菌的生長速度取決于廢水的溫度和溶解氧。較高的溫度和溶解氧意味著硝化細菌的生長速度更快,較低的溫度和溶解氧時生長速度會較慢,當溶解氧不足時,硝化細菌會降低活躍度。
此外,硝化細菌對ph也很敏感,最適宜的ph在6.8到7.8之間。硝化反應的第一步,氨氧化菌將氨氮氧化生成氫離子、水、亞硝酸鹽和能量。此時如果系統(tǒng)沒有足夠的堿度,產(chǎn)生的酸可能會降低水中的ph影響微生物的活性,抑制消化反應的進行。產(chǎn)生的亞硝酸鹽可進入下一個步驟,能量則用于細菌自身的生長和繁殖。第二步,亞硝酸鹽氧化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生成硝酸鹽和能量,從氨氮到硝酸鹽的轉化過程就是硝化反應。硝化反應完成之后,氮仍然以硝酸鹽的形式存在于系統(tǒng)中,從系統(tǒng)中完全去除氮的步驟叫做反硝化。這一步由一種特殊的異氧菌反硝化菌完成的,它的生長繁殖需要有機物和氧氣,當環(huán)境中的氧氣不足時,可以利用硝酸鹽中的氧分子以有機物為電子供體,從而將硝酸鹽還原成氮氣,然后氮氣以氣泡的形式漂浮到水面上,最后進入大氣循環(huán)中,同時生成的氫氧根離子也可以補充消化反應消耗的堿度。
好了,今天的內(nèi)容分享就到這里,如果對于
水質檢測儀器有購買需求的話,歡迎聯(lián)系我們!